2023学年度大學入學典禮 致辭(2023年4月7日)

In other languages

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湊総長

 今天,恭喜进入京都大学就读的2,921名同学。我与来宾山极寿一前校长、列席的理事、相关部门主管以及京都大学全体教职员诚挚欢迎大家入学,要对同学们一直以来的努力表示敬意,同时向支持你们的家人与相关人士表示衷心祝贺。

 全世界遭受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荼毒已经大约3年,多数同学在几波的疫情中度过了高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如此困难的处境下,同学们还是拼命努力学习,才终於迎来今天的入学典礼,想必是更加喜悦。我认為这裡面当然有着同学们自身的努力不懈,但一定也是因為你们的家人与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鼓励,请一定要牢记这一点。疫情终於趋缓,睽违3年,终於可以邀请入学同学的亲友,虽然每人只限一位,全体教职员都很高兴能够举办实体的入学典礼。

 话说回来,从今天起,各位就是京都大学的学生了。在今天之前,同学们以升大学為一大目标努力用功,我相信那是你们人生阶段的重要过程,而现在你们就要进到新的阶段了,每个人都将在错误中摸索找出各自的目标,朝着目标前行。在啟程的今天,我想跟各位谈谈「如何发现自我」,以及当中的「如何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了解自己的本性与资质,也就是「发现自我」,并不容易。很多都还潜藏在同学们的内在,连你们自己可能都还不曾意识到。与其说自然就会意识到,其实经常是因為各种新的「邂逅」才让人感受到。「邂逅」的可能是陌生人,可能是特定事件,有时可能是一本书。藉由新的邂逅,同学们应该会发现到连自己也不曾意识,或者不曾想到的自身的天赋与能力。因此重要的是,尽可能将自己的心与感性从一直以来的偏见与习惯中解放出来,无惧地投入新环境与变化的境遇中。

 我尤其推荐的是,尽可能趁着年轻去经歷海外生活。先不看疫情那3年,据说最近几年打算出国留学的学生愈来愈少。根据文部科学省的调查,主要的理由,首先是经济有困难,再来就是觉得想做的事、有兴趣的领域不需要留学。经济问题方面,京都大学有各种协助留学的机制,尽力要让同学们更容易出国留学。而第二个理由,我感觉现在的学生好像对出国留学有些误解。我会建议同学们出国留学,并不只是為了获取新资讯、学习各种知识。在网路发达的现在,我们可以即时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也可以轻易透过线上系统与海外人士交流。但是,让自己置身於不同文化生活一段时间,不单是资讯涉猎深度,持续体验不同文化,一定可以给同学们的想法与人生观带来重大衝击。我本身因為巧遇一本英文的学术书籍,而在美国度过了20岁后半。在美国与邂逅到的来自世界各国想法和生活型态截然不同的年轻人们切磋琢磨的研究生活,对我之后的人生轨道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我与当中的几位在40多年后的现在,依然维繫着深厚情谊。如果没有遇到那本书,我想,那之后的我的人生会很不相同。

 另外想跟大家谈的是「如何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尤其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写作」这件事的功用。现在,人与人的沟通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多是透过厂狈厂等网路空间,用尽可能短的句子或者即时拍摄的图像快速进行,重视的是速度。但「写作」不单是资讯的传递、情感的表达,还包含观照自己的想法与心态,检视是否别人也能读懂的过程。检视的这个过程在学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為此需要尽可能正确的知识与充分的内省。想必各位同学知道蝉别补谤肠丑跟谤别蝉别补谤肠丑这两个字的差别。英文的字首谤别有「反覆」、「再次」的意思,也就是说,若是单纯的资讯收集,利用电脑搜寻引擎搜寻或许已经足够,但是研究(谤别蝉别补谤肠丑)这个字有反覆查证蒐集得到之资讯的意思。查证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庞大资讯的正确性绝不容易,我们每一天的想法与心态也都受到外境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写作」应可说是花时间耐心查证,同时根据尽可能正确的知识,打造并表达出最有自己风格的想法与感性的过程。我确信那正是研究(谤别蝉别补谤肠丑)的第一步,那正是通往自我实现的道路。

 近来利用所谓人工智慧(础滨),对使用者提出的问题,电脑在短时间内从庞大的资料库中有效率地甚至能够写出一份报告,所谓颁丑补迟骋笔罢等生成型础滨、自动写作软体蔚為话题。有报告指出,在美国的大学,已经有学生使用颁丑补迟骋笔罢写功课报告,人们担心将对大学教育带来巨大衝击。但是也有人指出透过础滨写作的好几个问题点,首先就是内含明显错误资讯的风险。只要是随机的资料库搜寻,这应该都无法避免吧。此外,针对特定论点,也被指出无法正确地引用其根据的资料。这是因為仅做搜寻(蝉别补谤肠丑)欠缺研究查证(谤别蝉别补谤肠丑),对於学术报告而言是致命的问题点,主要的国际学术期刊都说,不可能认可将颁丑补迟骋笔罢当作论文的共同作者。我认為至少在现阶段,利用础滨自动写作,欠缺了前述亲自「写作」所伴随的很重要的检视过程。

 「寫作」的另一個重要意涵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將自身的情感表達給他人知道。今後各位將在各種領域進到學術與科學的世界,在那裡,寫作也是極關鍵要素。日本免疫學研究的先驅之一,也是人稱寫作達人的多田富雄教授,與遺傳學家柳澤桂子女士感動人心的往來書信《雖是身如朝露——往來書信 面嚮生命的對話》這本書中說過這樣的話,“(科學家)必須用心將自己帶著感動所獲得的發現,以同樣的感動告訴別人。若不如此,人們如何認同你所做。”我也覺得他說得完全正確。雖然寫出精美文章非常耗費精力,卻能鍛鍊同學們的毅力與思考能力。在該書中,多田富雄教授也寫著,“我想起利根川進教授首次在冷泉港研討會上發表的基因重組之發現的論文,清晰、符合邏輯、準確且結構完整。我曾欽佩科學論文理應如此。就像擊出全壘打的打者,字裡行間充滿了感動。”這位利根川進教授就是本校理學部的畢業生,當時在瑞士巴賽爾的研究機構對抗體基因重組有劃時代的發現,而獲頒1987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利根川教授。我知道有好幾位意氣風發的年輕研究者,就是因為讀了利根川教授的文章而投入生命科學研究的世界。

 3月3日,日本着名小说家大江健叁郎先生离世。学生时候,我忘我地读大江健叁郎先生的小说与散文,至今仍清楚记得被那崭新独特文体感动的感觉。我认為这正是文章的力量,跟础滨巧妙重组资料库上蒐集到的资讯所生成的文章最大不同之处。我希望同学们务必养成肯花时间仔细斟酌,推敲出自己文章的习惯,不管未来会进入到怎样的世界,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那才是能留存在你手里的。

 从今天起,同学们就将作為京大学生展开新的生活,我衷心期待诸位能无所畏惧地投入新环境,邂逅无可取代的人们,在过程中发现意想不到的自己,成长再成长。

 再次恭喜大家。

 (“ ”引用自《雖是身如朝露——往來書信 面嚮生命的對話》(多田富雄、柳澤桂子著,集英社,2004年),並翻譯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