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任校長 山極壽一
恭喜今天进入京都大学就读的2,930名同学,我与来宾井村裕夫前校长、松本紘前校长、名誉教授、列席的副校长、学系主任、部会主管以及全体教职员,由衷欢迎诸位的入学。在对诸位的勤学苦读表示敬意的同时,并向一直以来支持你们的家人与相关人士致上祝贺之意。
京都是叁面环山的盆地,京都大学位於其东边,附近可眺望吉田山以及大文字山的风光明媚之处。这个季节,各种树木生长发芽,新绿妆点山峦。人们因这鲜艳的色彩而感到雀跃,要在新的学习环境以及职场发挥蓄积已久的精力以及体力,投入各自活跃的舞台。想必今天齐聚在入学典礼的诸位,也愿乘着明媚的春光与清新之风,登上一展才华的新舞台。京都大学在由衷予以欢迎的同时,也希望诸位能够在京都大学磨练展翅迎向世界的能力。
京都大学自1897年创校以来,在「自重自敬」的精神下孕育自由学风,开拓了创造性的学术世界,而為地球社会的调和共存有所贡献,也是京都大学的重要目标。现今的世界不断在经歷20世纪所无法想像的激烈变化,随着东西冷战的终结,本应消除的世界的对立结构,却因為民族间、宗教间的对立,而更形复杂与严酷;地球环境加速恶化,出人意料的大规模灾害以及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在各地发威;金融危机则从根本要动摇国家的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在这怒涛中,我认為大家都想知道,京都大学要如何秉持着建校精神,回应这个国家以及社会的要求。
京都大學以自學自習為座右銘,堅持作為不被常識束縛,有自由學風的學術之都。為此,首先京都大學要是一個靜謐的學術研究場所,同時必須扮演通向世界與社會之窗的角色。因此我依據「大學是窗」這個標語,取「窗」的意思,推出了WINDOW構想。也就是說,大學是通往世界以及社會的窗,教職員與學生要一起打開那扇窗,輕推學生們一把,將他們送出去,是全校的共同目標。取Wild and Wise、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Natural and Noble、Diverse and Dynamic、Original and Optimistic、Women, leaders in the Workplace 這些英文字的字首,揭示作為行動目標。校園不僅限於大學校區內,京都大學在日本全國擁有許多的附設研究單位以及研究中心,在全世界也有超過50個的研究據點,透過參加這些研究單位以及據點的實驗以及田野調查,在有著悠久傳統與令人誇耀的歷史的京都,在與許多人互動的過程中磨練能力,最終成為活躍於世界舞台的人才。
那麼,不被常识束缚的自由发想是指什麼呢?在我还是高中生的1960年代流行着一首歌,那是去年获颁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布狄伦的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
一个人要经歷多长的旅程,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从这个问句开始的一首歌。
“How many ears must one man have
Before he can hear people cry?
一个人要多麼善听,才能听见他人的呐喊&苍产蝉辫;?
How many deaths will it take till he knows
That too many people have died?
然后是
多少生命要陨落,才知道那已故的眾生?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最后是
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零。
这是巴布狄伦21岁时写的歌,「答案随风飘零」是要表达这样的心情,「答案不在书裡,也无法从电视名嘴的讨论中得到。答案随风飘零,飘落到地上也没有人要去抓住,於是又随风飘逝」。他也唱道,
“How many times can a man turn his head
And pretend that he just doesn’t see?”
是的,这首歌也在强烈批判知错却对错误视而不见的人。它是1960年代发起的美国民权运动的颂歌,日本也有许多年轻人朗朗上口。
大学裡充斥着仍没有答案的疑问,但是,為了能够发现问题,必须要放下利己的想法,要以全新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不被常识束缚的发想来自,对於过往所谓理所当然的概念有了疑问时,不视而不见,决心追究真实的态度。不管有哪些反弹,遭人嘲笑思想怪异,一定要鼓起勇气抓住那随风飘零的答案。一直以来,京都大学在这样的精神下,推出许多新的发现以及独特思考。日本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教授在京都大学教师研究集会中阐述,「探究我们所活着的这个世界的内在真理,发现真理,将真理传达给学生们、后辈们,乃至校外人士,是大学原本的使命」。我认為其中饱含着大学的知识体系不是為了满足个人的追求利益,而是為了公眾、為了这个社会的宗旨。
现代是被称为国际化的时代,诸位将来活跃的舞台是远大於日本这个国家的广大世界,為了地球社会的调和共存,有许多问题正待解决。缺乏自然资源的日本运用尖端科学技术,开发出丰富人类生活的机器,并且陆续将之输往世界。这几年赴海外发展的日本公司以及在海外工作的日本人急速增加,而在日本公司以及在日本工作的外国人的数目也快速攀升。诸位投身於那股潮流的日子终将到来,為此,当然要了解日本,也要精通许多国家的自然以及文化的歷史,要培养能够跟各式各样的人自在地打开话题的广泛学识。即使学的是理科要从事技术性工作,在国际性的交涉场合,还是需要各种文科的知识,而文科工作很多时候也需要理科的知识。若无法精通世界以及日本的歷史,具备称得上是有识之士的高度知识,是无法在国际舞台发挥领导能力。京都大学在全校教师的合作下,建构起了高品质的基础与通识教育的实践系统。顾及学术多样性以及层次性,设计班级配置科目以及课程树状图等,并安排重视与教师的对话以及实践的专题讨论课,以及少人数的书报讨论课程。也大幅增加外籍教师的数目,安排以英语授课的学部课程以及实习。為了让同学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能够在世界上发挥实践,已开办5个领域的研究所领导学程。去年4月成立了高等研究院作為尖端的学术中心,要透过京都大学的学术将网络扩展到全世界。此外,去年起,除了既有的留学课程,新设了自己来企划实施的「趣味挑战」此一体验型的留学,让学习不仅限於大学,要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国外的文化以及自然的实地工作型企划。我们希望透过与形形色色的海外人士的对话,在全新的学习场域培养有助社会的独创能力。
最后,我要送给大家一首我最喜欢的诗,那是在战时的学生出征以及战败后的残垣破瓦中,度过自身最美的青春时代的茨木纪子(狈辞谤颈办辞)的「6月」这首诗。
‘哪裡有美丽村庄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来杯黑啤酒
立起鋤頭 放下竹籠
男男女女都举杯仰饮
哪裡有美丽的街道
结着可以吃的果实的路树
無盡延伸 堇色落日在
年輕人的輕柔笑語中 又大又圓
哪裡有美好的团结力量
一起活在同一个时代
亲密与趣味还有愤怒
變成尖銳的力量 顯現’
我想在大学裡打造茨木纪子(狈辞谤颈办辞)所追寻的美丽村庄与街道。京都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将超过4,500名的学生送入伍,已确认的战死者就有260名学生。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為了实现地球社会的调和共存,大学必须要先是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生命喜悦的美丽场所。随着去年的公职选举法的修订,过去赋予年满20岁以上国民的选举权,已经调降到18岁。进入京都大学就读的诸位都已经有选举权了。在茨木纪子(狈辞谤颈办辞)的时代,规定25岁以上的男人才有选举权,多数大学生是没有参政资格。学生们并非出於己意选择入伍,而是因為上一辈的人的决定被迫出征。现在,诸位对於自身所处环境,可以就其对错、政治判断,藉由投票表达意见。请将此铭记在心。
為了让京都大学成為美好的地方,我们致力於进一步充实教育与研究活动,让同学们都能安心度过充实生活。也為此,我们设立了京都大学基金要支援这些作為。今日,各位家人们都拿到了这个基金的介绍,為纪念入学同时也推出了特别企划,恳请详阅手边资料,给予我们协助。
祝福诸位能够在京都大学充分善用对话讨论,结识许多学友,悠游於未知的世界,并且乐在其中。
再次恭喜大家。
(” ”引用自巴布狄倫的「blowin' in the wind」)
(‘ ’引用自茨木紀子(Noriko)先生的《看不見的郵遞員》(飯塚書店、1958年),並翻譯成中文(繁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