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度研究所入學典禮致辭(2015年4月7日)

第26任校長 山極 壽一

今日,恭喜进入京都大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2,253名同学、专业学位课程的320名同学、博士学位课程的943名同学,我与在座的理事、副校长、研究科长、学馆长、学舍长、教育部长、研究所长以及全体教职员一同由衷欢迎各位入学,并向一直以来支持你们的家人与相关人士表示衷心祝贺。

今日,诸位為了更进一步探究学问,往各自的学问领域踏出了新的一步。京都大学裡设置有多个学问领域的研究所,合计授予23种学位。18个研究科、14个附设研究单位、17个教育研究设施要支持诸位的学习。在硕士学位课程透过上课、实习以及田野调查,要在大学所培养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之上,学会更高阶的知识以及技术,磨练作為一个研究人员的能力。而在专业学位课程,除了上课外,包括实务的实习、案例研究、实地调查等在内,与各个领域有实务经验的专家学习的机会变多。博士学位课程则以撰写论文為主,為此,收集并分析数据,与已发表的研究进行比较讨论变得不可或缺。此处重要的是,(1)构思研究主题、(2)确立研究方法论、(3)收集数据、(4)分析数据归纳结果、(5)将结果与已发表的研究进行比对,说明其意义,為该发现或概念在学界中的价值定位。那是一段遥远又辛苦的道路,但是,决不需要感到孤独。找出新的发现或想法时,周围一定有老师或者研究伙伴愿意倾听,在与大家讨论的同时,将原创性的研究化為具体,正是京都大学所引以為傲的创造性以及尖端性的源头。撰写论文的这五个步骤,每一个都很重要,但是最困难的应该是数据的收集,不论是文献研究,还是案例研究,还是田野调查或者实验,如何取得可信度高的数据,是大家感到痛苦的。长年进行田野调查的我的座右铭是「让数据说话」。不管对象是猴子还是大猩猩,鸟类或者昆虫,甚至是植物以及岩石这种无机物,若无法让研究对象愿意对我们倾诉,是无法取得好数据的。那绝对不是订出自以為好的假设,仅预测想要的结果。比方说,要在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猴子的生态,就不可以為了方便观察而餵食猴子,甚至追着牠们跑。观察在自然的影响下,猴子们透过自己的判断所採取的行动,而非在人类的影响下所做出的举动,这是不可缺少的。要仔细看清楚研究对象,有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心取得可信度高的数据。最近,数据的窜改以及剽窃等,许多与论文撰写有关的不当行為遭到举发,社会正严厉关注着研究人员。请务必遵守研究伦理,进行高原创性的研究,获得硕大成果。

此外,诸位今后将步入高专业性的研究之路,但并不意味着窄路得要猛闯。京都大学裡有34个小组,在进行着跨学术的各种教育与研究活动,两个以上的研究科、研究单位、研究中心正携手推动教育计画以及教育专案,请务必参加,看看不同的学问领域,以提高创造性。更进一步,有五个领域的领导研究所计画作為实践的舞台,供同学们取得博士学位后发挥领导能力。有京都大学研究所思修馆、全球生存学研究所合作计画、要打造充实健康长寿社会之综合医疗开发领袖培养计画、设计学研究所合作计画、灵长类学暨野生动物科学暨领导研究所,各自有指定的合作研究所,希望同学们能够感兴趣。

雖然大家都說日本的博士不好找工作,但是最近政府已要求企業檢討,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錄用具備博士學位的人才。著眼於這類動向,京都大學今年新建了國際科學創新大樓,有40家左右的企業參加,是產官學在同一個屋頂下(Under One Roof?)推動以事業化為目標的研究開發的據點。在此,要推動超越大學、產業、國家、地區的產官學合作活動,創造並發表新的創新。為了實現穩定且彈性的挑戰社會,已經訂出(1)無線之節能型輸電系統與環保系統、(2)安心生活感測網路、(3)預防暨先發醫療、(4)尖端醫療,這四個目標,開始了共同研究。此外,作為產學合作創新人才培養聯盟事業,邀請諸多企業參加,實施中長期的實習以及媒合,希望同學們在出社會前能夠了解產業界的實況,增加同學們認識適合自己能力以及研究內容的世界的機會。

此外,有愈來愈多的日本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希望學校培養能夠活躍於國際舞台的人才的需求高漲。京都大學也在超級全球化大學創造支援事業中,推出了日本門戶(Japan Gateway)構想,要與國外頂尖大學簽訂雙學位以及聯合學位的協議,現已進入準備階段。現在,京都大學於倫敦、海德堡、曼谷設有海外據點,要加強與歐洲以及亞洲的大學的合作。也計畫在北美以及非洲設立據點,增加大學間交流的平台。而京都大學的很多部會已經在全世界擁有研究人員交流的網路以及據點,我們希望善用這些據點,提升共同研究以及學生交流,增加活躍國際的機會與能力。

如此,京都大学将致力於充实教育与研究活动,让诸位能够安心度过充实的生活,也為此设立了京都大学的基金要支援这些作為。今日,各位家人们手边都收到了本基金的介绍手册,為纪念入学同时推出了特别企划,恳请详阅手边资料,给予我们协助。

現在,眾人期待大學的研究有助產業界的發展,但是京都大學並非僅獎勵對社會有立即幫助的研究,我們擁有尊重創造奠基於各種學習與新構思的研究的傳統。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的首任館長,在民族學與文化人類學的領域留下顯赫成績的梅棹忠夫老師,畢業於京都大學理學部與理學研究科。學籍在研究所時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在41歲時取得理學博士的稱號。他的學位論文是嘗試以數學的方式描寫動物的社會,他從理學部的附屬植物園的池子中撈起蝌蚪放入水槽,並架起一個台子,利用16毫米攝影機進行定格攝影,並以雙眼顯微鏡觀察底片,分析蝌蚪們的相互關係。他假設,如果蝌蚪是隨心所欲地亂動,其分布應該符合二項式定理。他思考,如果有所偏差,該偏差便代表了它們的社會化。他將實際觀察到的偏差套入數學式中,運用波-埃分布(polya-eggenberger distribution?)中的參數做成指標。也就是說,他創生了動物數理社會學並取得了學位。同個時期,梅棹老師還構思了所謂「文明的生態史觀」的構想,源頭是因為他橫渡阿富汗與印度,接觸伊斯蘭文明與印度文明,發現在東洋與西洋之間應該有個稱為「中洋」的巨大文明世界。日本文明與那些中洋的文明太過迥異,反而與位於歐亞大陸另一頭的歐洲文明有很多同質性的特徵。這些文明都經歷過軍事封建制度,經過革命成為現代社會,並且經歷過資產階級崛起這個階段,他認為那是源自整個歐亞大陸的生態結構。這個稀有的偉大理論可說是梅棹老師的科學思惟,特別是生態學與數學的思惟在田野工作中完美融合所創生出來的。

类似的不同领域的思考融合在美国也可见到。梅棹老师的「文明的生态史观」问世后经过30年,加州大学洛杉磯分校的贾德·戴蒙教授发表了《枪砲、病菌与钢铁》这本书,成為全世界的畅销书。令人吃惊的是,内容与梅棹老师的书非常类似。贾德·戴蒙也认為文明有发展阶段,他主张欧亚大陆般东西长的大陆与非洲以及北美、南美大陆般,赤道贯穿其中,南北长的大陆,文明的发展以及传播的机制不同。欧亚大陆的文明以及技术经过气候类似的地区,以极快的速度往东西传播,加上可蓄养的中大型哺乳动物几乎都在欧亚大陆,很早就发展出农业技术,对於家畜所带来的传染病也有抵抗力,那成為进入其他大陆时的一大武器。事实上,贾德·戴蒙在取得生理学博士后,也学习分子生物学、演化生物学、遗传基因学、生物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理科与文科的学问,并成為地理学的教授。与梅棹老师一样,是运用理科的思惟研究文科的课题,并获得很大的成功的研究者。

今日,进入京都大学攻读研究所的诸位,或许有一天也会告别自己的专业,开始研究别的学问领域。我认為那也是足以匹敌在自己的学问领域成功的闪耀跃进,将成為孕育出新的可能性的契机。请勿害怕失败,有兴趣就去做,埋首於研究生活吧。京都大学可以提供诸位适合埋首研究的环境。

再次恭喜诸位。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