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度研究所秋季學位授予儀式 致辭(2024年9月24日)

In other languages

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文章を入れてください

 今天,京都大学要授予110名同学硕士学位、4名同学(专业)硕士学位、196名同学博士学位,非常恭喜诸位同学。

 取得学位的同学中有160名留学生。至今累计已经有9万2843名同学取得京都大学的硕士学位、2,629名同学取得(专业)硕士学位、2,914名同学取得(专业)法律博士学位、4万8953名同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此与全体教职员由衷祝贺诸位取得学位。

 从今天起,诸位将正式成為京都大学研究所的学位持有者。诸位除了完成各种学术专门领域的学位课程外,根据独自的研究成果编撰学位论文,取得硕士、博士或专业学位。首先,我对诸位的努力表示敬意并衷心致贺。在美国大学通常不举行入学典礼,学位授予仪式以意味着「开始」或「开端」的颁辞尘尘别苍肠别尘别苍迟名之,并盛大举行仪式。换句话说今天这场颁辞尘尘别苍肠别尘别苍迟学位授予仪式,既是大家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新的起点。今后诸位将继续在学术界,或现实社会的各种领域,啟程踏上新的道路。

 如同當今「授予學位之教育課程的研究所」的教育制度,始於19世紀後期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迅速,逐漸擔任社會和產業發展的核心角色,由此反映了渴望具備更高端學術和科學素養人才的社會需求。當初以學士課程畢業生為對象,旨在提供更高等學術研究機會的第一家研究所,據說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積極進取的學生,新式教育制度因而急速擴展到全美的主要大學。有別於以通識教育為主的學士課程,新的研究所課程的必備要件包含學生需完成自行設定研究主題的學位論文,碩士或博士學位成為顯示研究者達成要件的新頭銜。據説美國自20世紀以來,此類「學位人才」不僅是學術界,也在政治、經濟等社會的廣泛領域中扮演了核心、領導角色,成爲了引領當今美國學術、科技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舉例來說,現任美國第一夫人吉爾·拜登(Jill Biden)身為教育學博士,當地媒體皆以「吉爾·拜登博士」介紹夫人,由此可見學位在美國的社會定位。

 另一方面,我國研究所確立其培育研究人員機關制度,則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6 年。然而,此項研究所制度並未能廣泛普及,促使多數學生想攻讀研究所,之後涵蓋培育研究人員和高級專業人才的制度改革,則始於1990 年代。從那時起,許多國立大學的教育研究組織推動重點從本科轉移到研究所的研究所重點化政策。列舉本校結果而言,包括碩士課程、博士課程、專業課程的研究生人數,在這 25 年以來幾乎呈倍數增長,學位持有人數也迅速增加。然而,我國學位持有人數在已開發國家中仍屬極少數狀況。根據經濟產業省在 2022 年 3 月舉行的第 4 屆未來人才會議公布資料顯示,我國每百萬人中取得碩士學位人數約為美國的23%,取得博士學位人數僅為43%左右,較之歐洲各國和韓國皆止於低水準。令人擔憂此數據或許是學位持有者在日本社會未能有機會充分發揮能力的背景所導致。而今以政府、產業界為首,乃至社會整體皆積極討論如何創造環境,讓學位持有者能夠發揮能力並活躍在社會各種領域。這也無非意味著面臨許多複雜而艱巨挑戰的現代社會,對累積了高度學術和科學卓越能力的學位持有者發揮積極作用,寄予前所未有的厚望。

 毋庸置疑的是,诸位在各种学位课程中独自进行学位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成就非凡。然而,重要性不亚於此的是诸位完成自身学位研究的过程本身。各自透过寻找研究主题、提出假设,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分析和讨论数据,再深入验证等眾多过程完成编写学位论文。这些经歷将是诸位往后在面对各种挑战的最大武器。进行研究时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与同辈或前辈、导师间的沟通能力,面临困难时的应对能力,处理庞大资讯以及研究素养等研究现场培育的多样经验和能力,正是所谓的可转移技能。那也是诸位在全然不同局面下挑战新课题时,本身具备的极为有用的素养,更是贵重的财产。我认為时代未曾如今日般,从政府、产业界到各种民营公司和新创公司等社会各行各业,殷切需要学位持有者充分活用他们的通用学术技能并发挥成效。  

 當然,近年來美國有關學位的狀況也不見得毫無問題。最近,哈佛大學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教授於著作《成功的反思(The Tyranny of Merit,2020)》中憂心地指出:現代美國因深植於學位人才代表的知識菁英之功績主義,因為對自身透過努力和能力,歷經激烈競爭而勝出的「過度自負」,導致他們失去對大多數市民的同理心,沖淡為公共利益貢獻的使命感,這或許也是社會分化的要因之一。然後對菁英說:「我們身為人類最感充實的就是為共同利益(Common good)做出貢獻,並因該貢獻獲得同胞,也就是市民好評的時候,就是被人們需要。(原文「we are most fully human when we contribute to the common good and earn the esteem of our fellow citizens for the contributions we make.」)」。

 此外,倫敦商學院的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Scott)教授和林達·葛瑞騰(Lynda Gratton)教授在兩人合著的《100歲的人生戰略(The 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 an Age of Longevity, 2017)》書中敘述:「決定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他擁有的知識,而是他運用這些知識做了什麼。(原文「what will separate people is not what they know, but rather what they have experienced using this knowledge.」)」。意謂即便是知識菁英,也是當他們的行為受人敬佩且接納時,方能贏得社會認可。

 我再次重申,当今日本社会对晋身学位人才的诸位,今后会在日本和世界的多样领域如何大展身手,正寄予莫大期待及关注。未来诸位将迈向更高阶的学术研究世界或现实社会的新旅程,我希望诸位在各自岗位上,得以充分发挥累积至今的学识和歷经磨练的可转移技能,大胆挑战现代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為之贡献。我衷心祈愿经由诸位的大展身手,终将赢得社会对知识菁英的坚定不移的认同和敬意,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学位人才的社会认知和评价,并以此期许為祝贺之词。

 最后,再次恭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