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任校長 山極 壽一
今天,京都大学要授予108名同学硕士学位、9名同学(专业)硕士学位、189名同学博士学位,首先要祝贺这些同学。
今日取得学位的同学中有164名留学生。时至今日,已经有8万1428名同学取得京都大学的硕士学位、1,861名同学取得(专业)硕士学位、2,258名同学取得(专业)法律博士学位、4万5039名同学取得博士学位,我与列席的理事、副校长、研究科长、学馆长、学舍长、教育部长、博士班教育领导学程主持人以及全体教职员,由衷祝贺大家取得学位。
京都大学所授予的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分别都冠上了其所属学术领域的名称,例如(文学)博士,这些学术领域合计达23种。此外,8年前开始了领导研究所学程,修毕学程的同学的学位证书上都有註明。在如此多样的学术领域中,诸位日夜切磋琢磨、磨练能力,将自己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我由衷感到骄傲与欣慰。今日的学位授予是诸位过往努力的目标,也是往后人生的起点,我期待今日所授予的学位能够成為诸位开拓未来人生道路的一大助力。
世界正迎向巨大的文明转换期,持续了几百万年的狩猎採集社会、始於1万2千年前的农耕畜牧社会、建立在18世纪工业革命上的工业社会,我们则是生活在源自180年前的电报发明,30年前登场的 全球资讯网 所建构的资讯社会,改变的浪潮正急速扩大。
半世纪前於大阪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协调」。在那年进入京都大学就读的我常往万博会场跑,到现在都还记得当时逛着展场,期待未来世界的雀跃心情。美国馆展示的是前一年阿波罗计画成功登陆月球,太空人所带回的月岩。苏联馆也颂扬着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所象徵的太空开发成果。叁菱未来馆则透过影像介绍压制超大型颱风的「气象控制火箭队」如何大显身手,给世人看到自然与机械协调一致的50年后的未来社会景象。不论如何,其象徵应该是「太阳之塔」吧。外观是让人联想到祭神的奇幻造型,内部是代表生物进化的「生命之树」张着枝枒,最上方有着櫛比鳞次的未来都市的模型,正是象徵从古代到未来的生命之流。去年叁月起於万博纪念公园对外开放,不曾造访万国博览会的年轻一辈也能参观。
5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否活在那場萬國博覽會所預測的社會呢?確實,科學技術有著快速進步,特別是資訊通訊技術超乎想像地串連了人們,物流及人流超越國境愈來愈快,現在已經是個不論身處何地都能掌握全球動向的時代。伴隨生命科學的成果以及農業技術的進展,已經可以量產有高營養價值、安全、產量又多的食用植物,以及生長快速又美味的肉與魚。而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疾病的早期診斷以及新藥開發的腳步加快,已經開始利用醫療機器人進行準確又安全的手術。讓自動駕駛變得可能的駕駛者監控系統(Driver Monitoring System)以及智慧城市感應(Smart City Sensing)、利用攝影機與AI的商品識別技術、多國語言自動翻譯技術、災害資訊分析技術等,新技術接連問世,正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現代的科學技術仍無法防止與控制氣候變遷及自然災害。近年,全球巨大災害頻繁發生,日本也是,普賢岳以及三宅島、櫻島、口永良部島等的火山爆發,阪神淡路大地震、東日本大地震、熊本地震等大地震,還有颱風、豪雨、豪雪每年都會直擊日本列島,造成許多人喪命,並且造成居住環境以及產業設施的崩塌。相關的重建復舊需要莫大的勞力與時間、金錢,而許多人失去財產以及住所,都備感痛苦。特別是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海嘯侵襲導致福島第一核能電廠爐心熔毀,造成周邊地區大規模的輻射汙染。這是可比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件、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事故的核能電廠重大事故,那起輻射汙染使得部分地區成為長期無法居住的歸還困難區域,並且已知會對人們帶來健康危害。全球有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重新檢視核能發電,日本也有多間核能電廠停止運轉,正在就其安全性進行詳細檢查。
此外,近年世界上的国家及政治框架、国际关係出现很大的变化,全球化的进展受到阻碍,世界的和谐正在崩解。如同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所象徵的东西方冷战终结,全球看似要步向融合,但是民族间、宗教间的对立无法化解,大规模武力衝突在世界各地接连发生,国家分裂并重新洗牌成為新体制。以不特定的多数人為标的的新型恐怖活动登场,使用小型无人机等可以远端操控的武器,让人们陷入巨大不安中。加上受到气候变迁及纷争的影响,有大量经济难民越过国境流入,所引发的反感情绪使排外主义抬头,脱离核武以及贸易相关国际协定、争夺资源的霸权之争愈演愈烈等,有愈来愈多的问题浮现。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諾亞·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3年前撰寫了《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指出因為始於語言之登場的認知革命,人類虛構出宗教、國家與金錢,帶來了至今的人類繁榮。他說資本主義才具備全球視野與倫理體系,是稱霸全球的唯一宗教,全世界的政府都被經濟成長這個思想給附身了。而在已知生命的本質就是DNA的現在,生物以及人類也開始被視為是生物化學反應演算以及網路系統的集合體。人文主義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前提被視為是幻想,據說今後將是連生命都能透過資訊的操作來生出的數據主義時代。哈拉瑞在去年出版的《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這本書中如此闡述,人類一直以來所面臨的飢荒、疾病、戰爭這三大問題在20世紀結束前應該都能予以克服,21世紀的人類要追求的是新的三項課題,也就是神之手、不死、幸福。確實,那些成功運用生命科學創造新生命的人,可能已擁有了一雙神之手。透過基因編集以及生物技術,如果人類能夠愈來愈強韌,或許終將得到不死的身軀。如果能夠將人腦換成一模一樣的人工智慧,在腦死即被視為人類死亡的現在,可以被判斷為不死。只不過,唯有幸福的定義是含糊的,目標不清楚,不確定是否僅透過科學技術就能達到。幸福不是獨善其身的,因為與他人的互動對於幸福與否有很大的影響。
今後我們不能只發展科學技術,也應好好檢視人類及社會應有的樣子,建構能夠與自然、文化協調的世界。現在是資訊通訊技術(ICT)遍布各地的物聯網時代(IoT),大量資訊透過人工智慧(AI)的分析,讓我們可以過有效率的生活。「知識密集型社會」到來,透過知識的分享與匯聚要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創生新價值,而不再像過去倚靠資源與物質。經濟與人的往來變得更加活絡,分散與循環成為驅動社會與產業的動力。在這樣的未來社會,除了多樣性以及創造性外,應該也需要奠基在全球倫理的自我決定力與調整能力。我認為很難確實預測今後的地球以及社會的變動,但是如同「地球限度(Planetary Boundaries)」所警告的,繼續讓人口增加、讓人為影響持續加速下去,可預見暖化引起的自然災害將頻繁發生,汙染愈來愈嚴重將使得人類可居住環境持續減少。各國應確實為達成依據巴黎協定所訂出的目標努力,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為世界共同課題,致力於問題的解決。今後諸位的活躍將大大地左右地球以及人類的未來。
我瀏览了今日获得学位的论文汇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很多具备京都大学特色,多元且稳重的基础研究,同时也反映了这几年的世界动向。伴随全球化与异文化的交流、多元文化共生、人的迁徙与物流、全球性的气候变迁以及灾害、伴随社会剧变之政治及经济的重整、包括精神疾病在内针对多种疾病的新疗法等,这些论文所共通的是,都对当今世界发生的社会问题、至今未获得解决的诸多课题进行了精闢分析,提出有助解决的新证据或建言。我认為,根据可靠资料作深入研究后所发表的这些见解,将成為指向未来的适当路标。还有标题吸引人想要了解详细内容的论文、超出我的理解能力的新研究都被写成了学位论文,让我对这些研究的多样性惊叹不已。我确信这些多样性与创造性、先导性,将成為改变今后世界的思想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助力。
今后,随着滨颁罢技术的发展,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想必将更加显着,為了带给人类幸福,大学应扮演进行相关纠正的智库以及社群的角色。础滨与滨罢也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道德层面吧,不能否定的是艺术与人类的感性将成為抵御科学技术横行的最后防波堤。我们现在生活在一方面有着丰富资讯可以运用,一方面每个人都处於独自面对危险的不安社会裡。我认為础滨无法创造出与伙伴分享的幸福时光,那是根植於身体,与效率化完全背离的。资讯没有感性,可以随目的任意重组,资讯虽然很方便,但是超过人类所能应付。所以我们必须要构思能够高明地将根植於身体的幸福感组合进去的「超智慧社会」,為此,不可缺少跨越文理疆界的深厚学识与自在穿梭时空的广泛知识。
希望今天取得学位的诸位都能充分运用在京都大学所培养的高度能力,都能在这个困难的时代开出睿智的花朵。做学问时,重要的是具备对时代的感受性。除此之外,不论要修得哪种学问,都需要广泛的学识与基础。发现未知领域或新课题的能力,有时候是童年在自然中玩耍的经验、在不同领域所培养的见解所造就的。但是,现今全世界从事科学的态度太过一致,陷於只追求与技术结合后,立刻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创新风潮中。我认為,除了自己的学术领域外,还应该广泛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以及艺术的感性,每位研究者都具备自己独特的科学直觉才重要。
今日聚集在此的诸位应该也都藉由在京都大学的研究生活,广泛地关注其他领域,透过积极的对话,打造出独特的学术世界了吧。那是在京都大学学习过的证据,也将成為诸位往后生涯无可取代的财产吧。此外,诸位的学位论文是给后世最好的礼物,诸位留下的足跡将成為追随者的目标,其价值取决於诸位是否可以坚守作為京都大学毕业生的骄傲。令人惋惜的是,最近,科学家的不当作為接二连叁发生,研究者受到社会关注与严厉批判。请诸位以身為京都大学所栽培的研究者為傲,善用经验,走在光辉的人生道路上。
再次祝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