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22学年度研究所秋季入學同學的賀詞(2022年10月1日)

In other languages

  恭喜进入京都大学攻读硕士班的91名同学、博士班的128名同学、专业学位班的3名同学,我与全体教职员诚挚欢迎大家,并对一直以来支持着你们的家人与相关人士表达衷心祝贺。本学年度的研究所秋季入学典礼因為日本新冠病毒疫情仍未止息的缘故,不得已採线上举办。虽然非常遗憾无法见到同学们当面致上贺词,但我还是想在线上送上我的祝贺之意。

  今天起,同学们将在京都大学的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及专业学位班,踏出在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生活的第一步。因為今年正好是京都大学创校第125週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我想要先為大家简单介绍本校歷史。京都大学作為日本第2所帝国大学,创校於1897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歷了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急速巨大变革,开始步上现代民族国家之路。随着1886年『帝国大学令』的施行,东京大学整合了工部大学校,成為日本第一所帝国大学,不过它是以培育建设新民族国家所需要的官员与技术人员等人才為主要目的的追赶型大学。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欧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动技术革新,学术与科学的急速进步逐渐成為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终於有愈来愈多人认為日本也不得不推展属於自己的革新学术与科学研究,為此需要有扮演核心角色的创新型大学,於是有了1897年京都大学的设立。可说京都大学是日本第一间以创生新价值為目的而成立的「学术研究大学」。

  创校以来,京都大学以本着自由精神透过学术与科学研究探究真理并追求创造奠基於此的新知识价值为目标,刻划出至今长达125年的悠久歷史。这之间,京都大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产出了包括物理学、化学、医学或生理学在内,亚洲最多的11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学领域的两名菲尔兹奖得主。此外,人文暨社会科学领域也开创出旨在整合西洋哲学与东洋思想之所谓「京都学派」的原创哲学、奠基於统称「新京都学派」之田野活动的跨专业共同研究型态,向全世界宣传。在已经过去的6月,作為京都大学创校125週年纪念活动的一环,邀请到至今仍活跃着的,与京都大学有渊源的6位诺贝尔奖得主举办了纪念论坛。我参加论坛,从这些研究物理学、化学、医学暨生理学,领域迥然不同的优秀研究者身上深刻感受到两个共通点。一个就是,对於独创性的尊重,為了独创性对自由精神的坚持。本庶佑博士总说,趋势不是让我们抢搭的,而是要我们创造的。野依良治博士也总说,為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全世界哪儿都应该自由飞去。另一个共通点是,确信探究真理的学术研究才是迟早一定有助创造对人类有益的社会价值。包括亚洲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福井谦一博士在内,来自京都大学化学领域的化学奖得主有3名,在这裡,「要做应用先打好基础」这句话至今仍被传承。同样的,奠基於野依良治博士的研究的药剂等许多有用化合物的合成技术开发、吉野彰博士的鋰电池开发、从山中伸弥博士的研究展开的再生医疗、依据本庶佑博士的研究成果所开发的划时代癌症疗法,可说都是独创性基础研究的产物。本庶博士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后,被许多因着这项新疗法克服了癌症的患者围绕,握住他的手感谢他的画面,对我来说比颁奖典礼还要让人感动。

  京都大學的基本理念是「承續自由學風加以發展,同時挑戰解決多元課題,對地球社會的和諧共存有所貢獻」。世界正面臨氣候變遷、地球環境破壞日益加劇、暴力與戰爭、新興傳染病、貧富差距與貧困、少子高齡化等諸多困難。但是,正因為處於如此艱困的狀況,諸位年輕世代對於學術與科學的熱情與希望千萬不要因為這些外在因素而受挫。現階段發生在烏克蘭的不合理戰爭仍未止息,雖然當地學生無法隨心所欲從事正常的教育研究活動,但是今年秋天起有近20名來自烏克蘭的學生要在京都大學繼續教育研究。已經從烏克蘭進入京都大學就讀的學生之一,安娜.庫雷伸科(Anna Kreshchenko)同學,今年4月起開始攻讀本校研究所,聽說她除了研究,也致力於孕婦、育兒女性的心理照護此一社會課題。她作為發起創新以解決社會問題的獨創性社會企業家,在日本發展新職涯,未來讓人寄予厚望。

  今后,同学们就要在京都大学研究所踏出研究生活的第一步,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所有着悠久歷史与传统的研究大学,听从你的喜好、你的兴趣,尽情投入研究,并且重要的是乐在其中。同时,尤其是来自海外的留学生们,希望你们能够在代表日本的古都,京都这个城市,直接接触并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京都除了是文化与学术之地,同时也是公司家精神(贰苍迟谤别辫谤别苍别耻谤蝉丑颈辫)的集中地。祈愿同学们都能在这所学府老实钻研,最终在社会的各个部门打造自由独创的职涯以贡献社会,并以此作为我的贺词。

  再次恭喜大家。

2022年10月1日
京都大学校长
湊 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