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任校長 湊 長博
今天,京都大学要授予2,184名同学硕士学位、159名同学(专业)硕士学位、128名同学(专业)法律博士学位、585名同学博士学位,非常恭喜这些同学。
今日取得学位的同学中有487名留学生。时至今日,已经有8万5849名同学取得京都大学的硕士学位、2,175名同学取得(专业)硕士学位、2,519名同学取得(专业)法律博士学位、4万6427名同学取得博士学位,我与来宾山极前校长、列席的理事、相关部门领导、学程主持人及全体教职员由衷祝贺大家。
尤其是在始於去年的新冠疫情下,诸位不得不在研究室的学术研究活动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撰写学位论文,想必辛苦万分。儘管如此困难重重,同学们还是不屈不挠地进行各自的学位研究并且走到了今天,对此,我在深表敬意的同时要致以由衷的祝福。各位将正式成為京都大学学位拥有者,今后诸位将继续在学术的世界,或在崭新的现实社会中,步上名副其实的核心人才的道路,从这个意思上说,今天的学位授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如大家所知,博士學位稱為PhD。PhD是拉丁文Philosophiae Doctor(哲學博士)的縮寫,原指4個傳統學系中除神學、法學、醫學實用科學外的哲學系的學位,但最終不分領域,只要是有助發現真理的學術,所有領域的博士學位都能用PhD來表示。美國最早授予PhD的是19世紀中葉的耶魯大學,當時PhD是相當罕見且稱號性質強,全美每年最多只有20人左右獲得。而「授予學位的教育課程——研究所」,此一全新教育課程則是在19世紀後期,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所創設。日本大學的羽田積男(Hada Sekio)教授根據曾為美國醫學教育帶來革命的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Abraham Flexner)所著的《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等,對這方面的情形做過詳細介紹。當時的大學主要以通識教育、博雅教育為主,而新的研究所課程是以大學畢業生為對象,以實現更高階且專業之學術研究的教育課程為基礎,以授予學位為目的而設立的。其特徵是,引進了所謂「研究員制度」的獎學金制度,據說當時的研究所學費是每年80美元,而提供給研究員學生的獎學金是每年500美元,於是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為了進入研究所而聚了過來。其結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每年都產出大量的學位擁有者,紀錄顯示,其中的大部分人不僅在大學,也在政府機關或民間機構擔任要職。據說當時的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是並列的,不是像現在這種前期、後期的關係,而是會依每所大學的慣例區分。因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成功,這個研究所制度在19世紀末期前已普及到美國各地,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等,最終,全美每年都會產出數以萬計的學位取得者。應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20世紀之後,美國一直對全球的學術與研究起主導作用的背後,是因為確立了研究所制度,以及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所學生在此制度下從事最尖端科學研究這個事實。
過去,在日本,學位是根據1887年(明治20年)頒布的《學位令》授予的。相信諸位都知道野口英世這位醫學家的名字。他生於1876年(明治9年),不用說研究所了,連正式的大學文憑也沒有,但是他在1911年(明治44年)35歲時,獲得京都帝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同一年的政府公報在詳細刊登其論文概要的同時,也記載著「文部大臣接受京都帝國大學病理學教室的推薦,要授予福島縣平民野口英世醫學博士的學位」這樣的內容。由此可知,在1920年(大正9年)《學位令》修訂之前,學位授予者是文部大臣。1911年這一年,當時人在紐約洛克斐勒研究所的野口宣布「梅毒螺旋菌純粹培養首次成功」,受到全世界矚目。之後他針對黃熱病等當時世界上重要傳染病的病原體發表了許多出色的研究成果,並三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提名。但是之後發現他的研究發表中存在大量錯誤,他不曾獲得諾貝爾獎,並在非洲迦納進行研究期間感染黃熱病身亡,享年51歲。即使是前面提到的螺旋菌純粹培養研究,現在都被持以否定看法。但是他早期提交給京都帝大的研究論文,是有關蛇毒的免疫學特性,以當時的免疫學水準來看,內容極為優秀,那篇論文現在保存在本校醫學部資料室中。事實上,我自己從京都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沒有繼續攻讀研究所,而是立刻留學美國的大學,並且在因緣際會下受雇成為博士後研究員,開始了研究生活。我的第一篇論文發表於1979年,洛克斐勒研究所出版的期刊上,當我發現Hideyo Noguchi那篇後來成為京都大學承認學位依據的有關蛇毒的論文,就刊登在該期刊的1905年4月號上時,非常震驚。我至今記憶猶新,這篇是野口29歲時發表的論文,而我的第一篇論文也幾乎在相同年紀時發表,感受到一種緣份。
在日本,美国式的「授予学位的教育课程」,也就是研究所学制,是在战后随着《学校教育法》的制定而正式底定,并於1953年在国立大学设置了新学制的研究所。学位的授予乃根据在研究所特定学术领域的成绩与学识所做的审查,不需要文部大臣的批准,成為由大学自己负责授予的制度。因此,诸位所获得的学位是京都大学学位,并以括号附註的形式标註了专业的学术领域,跟美国一样的做法。从前,人们担心日本的研究生以及学位取得者不像欧美各国,未必受到高度的社会评价与待遇,尤其批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低劣、在学位取得者进入政界及民间公司等方面落后。最近,政府与文部科学省终於开始就研究生支援及学位取得者的投入社会,逐步推出各种措施。日本的学位完全符合世界标準且保证通行全球,学位取得者不只留在学术界,也能进入政界及日本国内外公司等广泛的社会领域大展鸿图,才是日本的发展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关键,这是无庸置疑的。
過去,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曾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說過,「哲學知識無法被學到,人們只能學習做哲學的思考」。他說「做哲學的思考」就是「結合當下的試行(嘗試著進行)學習理性的才能」。我不是哲學家,不太懂他的真正意思,但是,我也發現,如果試著將「哲學」一詞換成「科學」的話,就很好理解了。我不知道是否存在亙古不變的普世科學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是否真能學習並掌握它,即便如此,至少諸位一直在學習實踐,透過「做科學思考」,「結合當下的試行學習理性的才能」。「理性試行」的對象可能隨時間改變,我們所面臨的課題也時刻變化且愈加複雜。過去創生美國研究所制度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吉爾曼(Gilman)校長,據說在他的傳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博士就是「千變萬化的學位」(the protean PhD)。世界一直在發生重大變化,想必正是如此巨變的時代,人們更期待一直在學習「做科學思考」而非「科學知識」,也就是像同學們這樣不斷進行著理性學習的優秀人才,在各種領域中千變萬化地大展身手。
今后诸位将作為核心人才,啟程奔赴到社会的各个地方。我再次重申,学位的授予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由衷期待诸位都能在新的世界裡充分发挥一直以来培养的学习能力,為人类与人类社会做出贡献。我也愿意成為大家的助力,并以此作為我的贺词
再次恭喜大家。